电脑版

高三女生演讲遭网暴:若下一个被网暴的是你或你的孩子,如何积极应对?

2023-03-05 16:05:07来源:晴日心理何日辉

本文字数约:3276 字


【资料图】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不幸遭遇网暴后,该如何调整心态?

02、被网暴后出现精神心理障碍,求医要注意这3点

01、不幸遭遇网暴后,该如何调整心态?

2月23号,湖南桑植县某中学举行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一名高三学生代表激情澎湃地发言,“没有人是生来的弱者,没有人是命定的草芥”、“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后悔”、“凌晨6点的校园真的很黑,但600多分的成绩真的很耀眼”……

这名女生激昂的演讲赢得了台下学生的阵阵掌声。但演讲的视频传到网上后,不少网友却对女生“网暴”,发布“打鸡血的言论,进入社会啥也不是”、“她是读书读魔怔了,看她表情”等攻击性评论。

据新闻报道,这些网暴语言对演讲女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情绪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学校及时对她进行了心理辅导,现在她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正积极备战高考。

人民网、央广网也陆续发声,呼吁抵制网络暴力,坚决防止网络暴力侵害。相关平台也对网暴者进行了处罚,87个违规微博账号、155个抖音账号被禁言或封禁了。

网暴事件早已屡见不鲜了,不少遭遇网暴的人不堪巨大的心理压力,自杀身亡。比如前段时间刚发生的,杭州“粉发女孩”郑灵华遭受网暴后,最后选择了自杀;2022年,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刘学州也因遭遇网暴,在绝望下自杀离世。

所以,希望这名女生的家人、老师要密切关注她的精神心理状态,给予她真正有用的心理疏导,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网暴,如果不幸遇到了,我们该如何应对?以下提供3点建议,希望能帮助被网暴者积极调整心态,也供父母们引导孩子更理性地应对被网暴的可能性。

第一,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深入地了解网暴者的心态。

简单来说,那些总是在网上攻击别人的“键盘侠”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是受雇于某个个人、团体或公司,刻意制造舆论、不惜造谣的水军,或者某些“屁股坐歪”的大V;

第二类是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失意,积累了大量负性情绪和扭曲认知,靠攻击别人来发泄情绪的人;

第三类是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容易人云亦云的人。

看清网暴者的“真面目”后,我们就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他们的言论。那些水军是为了牟利,不分是非黑白,毫无道德底线,我们不值得为了这些人浪费自己的情绪。某些屁股坐歪的大V,即使是所谓的名人,甚至是“专家”、“教授”,他们的三观也是扭曲的,甚至不排除是“恨国党”。

有些人自己过得不如意,也见不得别人好,一旦看到别人表现突出,他们就羡慕嫉妒恨。他们在网上骂得越凶,很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越是过得不如意。

而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容易人云亦云的人,虽然很可能主观上没有太大的恶意,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边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也许某一天会反噬自己,我们更无须去与他们理论、争辩。

第二,我们可以适当减少网络的使用,尤其是非必要的使用场景,减少受到网暴的刺激,并将主要的精力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阻止网暴的发生,但我们可以理性地回避,保护好自己。一旦发现这些恶意评论让我们很难受了,千万不要越难受越忍不住往下翻,而要及时、理性地停下来,退出网页,然后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我们更有利的事情上。

比如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让情绪愉悦起来,及时摆脱负性情绪导致的灾难化思维。还可以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提升自己。

这样既不容易因此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如果经过努力,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还会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提升自信,抗压能力会变得更强。

第三,学会弱化“受害者”的心理,转化为“奋斗者”的心理。

很多人在遭遇网暴后,很容易认为自己就是“受害者”,越想越感觉委屈、难受,甚至出现怨恨心理。

虽然这种感受和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去调整的话,会更容易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出现精神心理症状的风险更高,比如情绪低落、抑郁,失眠等等。到头来,受到负面影响的还是我们自己。

我们还要警惕自己有没有错误的归因模式,是不是一味地外归因,将遭到网暴的责任都归咎于外界与别人。如果没有意识去调整,这种归因模式很可能导致人格改变、甚至是人格障碍的出现。

虽然网暴者是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但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反省自己有没有不足之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找到了自己的弱点、短板,就好好去提升、奋斗,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提升逆商!

这种自我反省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实现螺旋式上升。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就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精神回报,实现人生价值。

到那时,曾经遭受网暴的事情根本就不值一提了。我们过得好,就是对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最好的反击。

02、被网暴后出现精神心理障碍,求医要注意这3点

如果被网暴的人久久难以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来,过得非常痛苦,那说明很可能罹患了精神心理障碍,父母要高度关注,及时带孩子接受专业的精神科治疗。

在带孩子就诊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尽量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大夫,识别孩子是否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有些被网暴者在成长过程中就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早就出现了抑郁症状,并有过自杀的念头。网暴事件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们自杀的“导火索”。被父母抛弃的刘学州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种情况下,患者一般是先患有抑郁症,经历了网暴事件后,再形成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有些被网暴者以往并没有明显的精神心理症状,甚至是比较开朗、乐观的。但遭受网暴后,他们开始出现精神心理症状,比如“粉发女孩”郑灵华。

这部分患者往往是在遭受网暴后,罹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就很可能继发重度抑郁发作。

但是,很多精神科大夫缺乏识别PTSD的意识,很容易将被网暴者诊断为抑郁症,这其实是不妥的。

因为对于抑郁症来说,主流的治疗方法是服用抗抑郁药,辅助以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等等。但对于PTSD来说正好相反,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利用心理治疗或临床心理干预修复相关的心理创伤。

而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病因非常明确,就是创伤事件导致的。但在主流精神科中,抑郁症的病因不明确,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等生物学层面的假说仍占主流。

如果大夫将一个PTSD患者错误地诊断为抑郁症,不但会令后续的治疗缺乏针对性,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还会令患者维权时受阻,因为患者没法证明抑郁症的病因与遭受的创伤事件有直接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大部分被网暴者都很可能出现失眠、做噩梦等症状,尤其是青少年,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父母可询问主诊精神科大夫的意见,让其开适合孩子的镇静安眠药,帮助孩子改善睡眠。

第三,如果孩子病情严重,尤其是有强烈自杀念头的话,父母要考虑采取住院治疗。

在住院治疗期间,医务人员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令孩子的安全得到基本的保障,降低成功自杀的风险。期间的药物治疗,有可能还有心理治疗,也有利于快速缓解孩子的病情,防止孩子出现极端行为。

不过,住院治疗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不希望孩子出院后病情反复,父母最好与孩子一起寻找合适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尤其要修复孩子的心理创伤,帮助孩子从网暴的阴影中走出来。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次网络暴力都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心理伤害,严厉惩罚“键盘侠”,已经成为主流的呼吁和声音。

如果发布暴力语言的网络账号仅仅只是被禁言、封禁,这个惩罚力度可能太小了,这是网络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些“键盘侠”,应采取更加严厉的处罚和限制,借助相关互联网技术,限制、甚至是禁止他们在网上发言。对于情节严重,屡犯不改的,甚至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些“网暴”行为的结果也并不完全是坏的。

比如对于一些违法犯罪、或违反社会道德事件,受害者在现实中难以反击,但可以采取网络曝光。网友们义愤填膺,引起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可能可以“倒逼”相关部门彻查事件,让违法者受到应有惩罚。就算法律难以进行有效的处罚,也能让违反社会道德伦理的人被“社死”,付出相应的代价。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不应该利用网络对普通的无辜者进行谩骂与攻击,导致一场又一场的悲剧。而要善用网络的特点进行舆论监督,让真正的坏人得以曝光及惩罚,实现“围观改变中国”!

本网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