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在坚守中传承发展|前沿热点

2023-05-16 10:38:46来源:唐山晚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唐山师范学院评剧文化研究中心 罗慧琴

坚守是一种情怀,于我于评剧;坚守是一种责任,于担当于传承于发展;坚守更是一种执着,于日常于恒久。

评剧,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早已融入到我的血脉之中。从幼小时懵懂的启蒙到艺校的青葱锤炼,从舞台的辉煌时刻到讲台的潜心育人,我从未离开评剧,更未离开唐山这片我一生钟情的沃土。

1992年4月,我拜在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先生门下。从此,在先生的悉心传授下,我的艺术有了质的飞跃。中国评剧艺术节的举办,使我如鱼得水,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花为媒》《刘巧儿》这些经典剧目的传承,到原创剧目《香妃与乾隆》《红星谣》《相期吾少年》的创新发展,我初心不改,坚定前行。

然而,一门艺术、一个行业的发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深深意识到,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更大责任是怎样把评剧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评剧舞台上急需注入新鲜血液。于是,2008年,我开始收徒传艺,至今已有何静、彭越等11名弟子,她们都活跃在评剧舞台上,成为新生代力量,为评剧的发展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汗水。从此,我的工作重心渐渐转至评剧艺术的传承与教学上来。排练场上,我一招一式耐心地教,徒弟们一招一式认真地学。一句唱腔,一个眼神,一个身段,一个手势,我教得一丝不苟,她们学得聚精会神。舞台演出时,从化妆时一个头面的佩戴,到演出时的全程陪伴,我为她们定心打气,指导总结。她们在台上严谨认真,我在台下凝神静气而又振奋。当听到台下观众如潮般的掌声和对弟子的肯定称赞,我心里充满了感动,为弟子演出圆满感动,为观众的爱戴感动,为自己的付出终有成果感动,更为评剧能有很好的传承而感动。

我的确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别人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及时的帮助,便常常会激起我心中的涟漪,甚至使我眼眶潮热。当我幸运地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时,我的这种感动就愈发强烈,而它的源泉就来自于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感动,是他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是他们让我更进一步解读生活,解读教师的神圣与伟大!

2020年10月,我受邀到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成立评剧文化研究中心任教,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承和弘扬评剧艺术。陡然间离开我奋斗拼搏几十年的舞台,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看到那么多的大学生对评剧这门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竟然没有几个人了解,我犹豫过、彷徨过。偶尔看到了台湾作家席慕蓉的这样一段话:“在阴暗的画室里,手上拿着这块调色板,我心中有着强烈的感动,别人是怎样把儿女托付到我们手中的啊!他们用着多谦卑与多热切的态度,希望我们能够,请求我们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我肩头负着的是怎样一副重担!而我,我尽力了吗?我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吗?”这让我深深警醒:新时代的大学生,对评剧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一知半解,而是要让优秀传统艺术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从了解到理解甚至喜爱。虽然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但这是我肩负的责任——倾尽心血传道授业。

在唐山师范学院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个艺术团体——大学生评剧艺术剧团。这是一个自发成立的评剧艺术团体,艺术团成员来自师院各个院系的评剧爱好者。他们或是被我的评剧艺术课所感染,或是听过我的评剧讲座从而爱上了评剧。2022年3月,我在唐山大剧院举办评剧知识讲座,讲座准备期间艺术团的学生们跑前忙后地设计环节、调试设备,以保证讲座的顺利进行。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讲座进行中发生的一件事:讲座过程中,我需要给观众示范演唱一段《花为媒》报花名,当我唱完时,一个艺术团的学生突然冲上舞台,毕恭毕敬地献给我一束鲜花,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笔记本,对我说:“罗老师,这里面是我几年来每一次听您讲课的心得,我把它重新抄写了一份送给您,来表达我对您的热爱之情。”我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从我来到师院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讲座。蓦然间,我心潮澎湃,眼里噙满了泪花,和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如今,这些学生在风风雨雨中和我一起走过了三年的时光。在他们身上,演绎着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堂好戏》与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的录制、《铁肩少年》的校园巡回展演、师院新年联欢会和罗慧琴艺术工作室的挂牌运营……一次次成绩的取得,我们不仅为师院争光,更为评剧添彩!

弘扬评剧文化,是坚守,亦是传承和发展。

本网推荐
相关新闻